面对艰巨任务或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时,人们常因恐惧陷入一种踌躇不前的状态。人们告诉自己“等准备好了再开始”,于是选择花费大量时间收集资料、学习技能、规划细节,试图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,等待那个“完美准备就绪”的时刻降临。但这个完美的“准备好”时刻永远不会到来。
以写作为例,你可能立志创作,却总觉得需要先上完所有写作课、读完所有经典著作、构思出完美的大纲才敢下笔。于是,你迅速下载无数写作教程,买了几本名家写作心得,报名各种线上课程,十分忙碌。一年过去了,网课没上完,也仍未动笔。这种“等待准备好”往往成了精致的逃避借口,让我们躲在“准备”的舒适区里,用看似合理的忙碌掩盖内心的恐惧,却也在不经意间错过机遇与红利。
勇于跳入未知,边做边学。勇敢地拥抱“未完成”的状态,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。有时,正是“未知”反而带来行动的魄力 (“无知者无畏”)。行动的结果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是最直接、最深刻的老师。在行动中淬炼出的自信,远比“准备充分”的幻想更为可靠,也更能支撑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以“行动-反思-优化”替代“准备-等待”,行动是解药,未知即沃土。
本文有 23 条评论
PDCA循环感觉还不错,但开始总是有代价的。
但随着逐步投入,带来长尾回报也不低。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那天有个伙伴从版纳回来,闲扯淡的时候提到告庄夜市现在需要扫码关注,还得过闸机,早前去就是随便逛,所以干啥都要趁早。
是的,及时行乐,及时行动。
和游泳,炒股一样,只有下水实操才行。光看不太不容易学会。
是的,游泳看着容易,下水就发现还需要克服心理恐惧。
在实践中完善。
是的,在雏形上不断打磨。
我认为光有执行力还不够,大多数人都是习惯了三分钟热度,因此在确定方向无误后还需要有长期坚持的耐心~
你说得没错,行动-反思-持续的优化
六成和三成那条是我发的,结果又当了一次李鬼,不知道是我浏览器缓存有问题,还是你网站缓存设置有问题。
对缓存这个东西了解不多,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。你之前没有输入过,不应该浏览器有缓存。估计是评论底部那个打勾引发的问题,我研究下。
也可能是我自己浏览器的问题,这次显示的是LMS的信息,我填了自己的,评论提交成功后就成他的了,我以为又串台了。和上次的一起总结,我感觉我这边显示的刚好都是上条评论人的信息,你查找下,看有没有这方便问题。如果别人没有这个问题,那应该就是我浏览器的问题。但我评论其他人网站好像也没有这个问题。
LMS好久没评论了,应该不是引用上一条评论的信息。
查了一下,可能是 cookie 的问题。我试试改一下 Cookie 的存储逻辑。
这条又是我发的,又当了一次李鬼。
上一条显示是你的名字和信息呀。
赞同你的观点,再补充下。六成把握就能干,不用等到九成以上;但三成把握绝对不能干,那和不断地准备一样是浪费。
是的,不是鼓励盲干。比如我现在手指都僵硬了,还想从0开始学钢琴目标成为钢琴家,是浪费时间,学一点怡情还是可以的。
以前在哪个开发app程序的作者那里也见到这个说法,意思差不多,就是不要等到将app开发到非常完美才发布。
应用程序是真不能等到完美再发布,产品就是要在不断的反馈中完善,不断打磨,才更加切合用户的诉求。
对于充满风险的项目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倒是节省时间,是一种比较果断与雷厉风行的做法。
不试不知道,一试吓一跳,原来自己还有点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