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文本生产力方法核心要点

全文共261字, 阅读约需1分钟 11 条评论

纯文本生产力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笔记、会议纪要等场景中后,最大的感受是需要有一个稳定且统一的规范,特别是维护 One Big Text File (OBTF) 文件,不能过度依赖记忆去所有内容的位置。规范包括稳定的组织结构,统一的日期标记格式,一致的关键词命名规范;利用“- + @ #”等符号作为未完成、已完成、项目、关键词等标识时,保持统一,并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标识;文件命名要体现关键信息便于日后检索。核心的原则就是统一规范,通过符号进行分类和标识,增加文本信息的可检索性。其次就是多进行周期性回顾和整理,根据习惯对规范进行适应性调整。

最后更新:2024年09月14日 14:01

# # # #

上一篇

为什么要多读书

下一篇

如何在Bing和Baidu屏蔽CSDN和知乎的搜索结果

本文有 11 条评论

建立清晰的结构、分类和标签太难了,很多内容已经产生了,但后来又有了新想法,我不知道你这时怎么把新的想法追加到已有的笔记中,比如产生一个标签。对于这种工具我目前还用的不熟练,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,基本上还是沿用文件夹分类+标签的管理方式,但我认为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分析后的模糊查询,短时间估计很难实现。

如果能让AI进行模糊分析整理,自然是更好的。
使用 Obsidian 之类的新工具,不需要做文件的目录分类,我建议只建立一级分类,按P.A.R.A 的方法进行建立目录,即项目(Project)、领域(Area)、资源(Resource)、 档案(Archive)。我按自己习惯调整为闪念、项目、资源、归档和工具。闪念就是临时文件,项目是短期项目,资源就是相对固定的知识点,归档就是长期不维护的项目,工具就是图片、模板之类的。
大部分的笔记都在资源里面,不再分二级分类。都是通过索引笔记进行归类,一个笔记可以归类到多个索引,然后一个笔记同时有多个标签,知识点可以相互交叉和引用,知识地图就出来了。Obsidian 有类似 Dataview 之类的工具可以自动筛选罗列,我个人不太喜欢用。人工维护的索引卡,可以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关联笔记。
索引卡有点类似传统的二三级分类,但是他更加灵活。有时一个笔记可能属于多个分类,会很纠结。索引卡是不断的更新的,不断的调整。但是其他笔记就是相对稳定的。

感谢你的回复。
Obsidian我才开始尝试,感觉好复杂,比如那个书签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懂,我原本以为就像wordpress的标签一样,可以反复添加,但操作中发现它总是要归入一个特定的文档,它的内在逻辑我还要慢慢学,其他很多功能也是这样,处于迷糊中。
你说的归档方法和我想的差不多,但又有不同,但大体思路比较像。你说的索引归档是不是给搜索结果加个书签,然后保存,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多元的分类。
Ob太强大了,学习成本很高,我缺少天赋,得慢慢向你们学习。

书签和标签不一样,书签类似快捷方式或收藏夹,标签的话可以在属性增加,也可以直接的笔记内以#开头增加,自动会识别。
索引有点像一个本书的目录,把多篇笔记的链接放进来,重新组织,它是一个独立的笔记,和书签不一样。
有时候一个索引笔记可以直接变成一篇文章,里面包含多个子笔记的内容,所以我再建立索引笔记的时候,会把多篇子笔记进行逻辑性安排。

你这么一解释我大概明白什么是索引笔记了,很多教程就是这种形式,链接了很多篇其他笔记。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,一个笔记软件的门槛居然这么高。不过这种工具如果从学生时代就熟练掌握,那受益也很大。

我觉得 Obsidian 比 Notion 学习成本要低一些,如果不折腾插件什么的,基础功能其实很简单。码字+双链+标签,让笔记更加存粹一些。
所以我在《Obsidian 和 WordPress 我都用什么插件》一文中建议少用插件少花时间折腾,好好做笔记才是正道。

一个索引笔记,就相当于一个分类,或者一个标签的文章集合了。
当子笔记放到同一个索引笔记,他们就产生了链接,在地图里面就可以看到这些知识点是关联的。

感谢你的指导,你那片文章也读了两遍,但对基础功能还不熟悉,所以还没有办法选择是否极简使用,但在插件上我和你的理念相同,能不用就不用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