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念

阅读摘录,短想法,闪念,只言片语,随感而发

共有 23 篇文章

两个月前,我开始启用注册了4年的公众号,作为一种尝试。经过一段时间对公众号的熟悉,终于敢在博客中提及了。

公众号的红利周期已经过去,启用这个公众号并不为了获取多少关注或流量,只是迫使自己保持一定频率继续码字的另外一种尝试。暂不知可以坚持多久,可能在某一天就失去兴趣,被劝退。

在过去的两个月,我尝试在零推广(不做任何宣传,包括转发),纯靠算法推荐的情况下,最高的一篇文章也只能做到3k阅读(太难了)。按我佛性的更新频率和无脑运营,应该是真的“自留地”。

如果你不喜欢用 RSS 订阅软件,又觉得打开网址麻烦,关注“雅余”微信公众号,也是一种获取更新的方法。

欢迎关注(微信号:YAYUNET):

# 雅余也有公众号了

面对艰巨任务或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时,人们常因恐惧陷入一种踌躇不前的状态。人们告诉自己“等准备好了再开始”,于是选择花费大量时间收集资料、学习技能、规划细节,试图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,等待那个“完美准备就绪”的时刻降临。但这个完美的“准备好”时刻永远不会到来。

以写作为例,你可能立志创作,却总觉得需要先上完所有写作课、读完所有经典著作、构思出完美的大纲才敢下笔。于是,你迅速下载无数写作教程,买了几本名家写作心得,报名各种线上课程,十分忙碌。一年过去了,网课没上完,也仍未动笔。这种“等待准备好”往往成了精致的逃避借口,让我们躲在“准备”的舒适区里,用看似合理的忙碌掩盖内心的恐惧,却也在不经意间错过机遇与红利。

勇于跳入未知,边做边学。勇敢地拥抱“未完成”的状态,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。有时,正是“未知”反而带来行动的魄力 (“无知者无畏”)。行动的结果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是最直接、最深刻的老师。在行动中淬炼出的自信,远比“准备充分”的幻想更为可靠,也更能支撑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以“行动-反思-优化”替代“准备-等待”,行动是解药,未知即沃土。

# 你不需要准备好才开始

技术迭代呈现爆炸式发展,如今的效率工具与方法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。AI 的诸多新玩法听着厉害,实际用起来却多是基础功能,若想掌握复杂用法,还得投入更多心力。对普通人而言,在技术尚未成熟时,关注产品化落地的成果(比如笔记软件里的AI提问功能)就已足够,不必盲目追逐技术本身。真要使用AI,也犯不着想着私有化部署一套大模型。真正重要的,从来不是“跟上所有新技术”,而是“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”。

探索效率工具和方法论时,人很容易陷入“大而全”的漩涡。几年前刚接触 Obsidian 时,我也曾一度沉迷研究 PARA、INKP、DIKW、IPO、CODE 等方法论,反复规整笔记,还体验了 Roam Research、Logseq、Bear、Flomo、Notion、Anytype、Trilium Notes 等一众工具,期间经历了一次次挫败。有人做知识管理时弄了一堆双向链接,结果光整理链接就累得够呛,反倒没精力去做正事。

后来我停止折腾,“躺平”用了几年 Obsidian,使用率和产出反而更高了。面对工具与方法论的洪流,与其焦虑追赶,不如回归本质:工具是解决问题的手段,而非目的本身。正如梭罗所说:“工具是身体的延伸,但别让延伸绑架了本体。”

工具选择需要“断舍离”。知识管理的核心是“记录与检索”,而非盲目追求双向链接。对创意工作者而言,一个备忘录或许就足够了,复杂的系统反而会成为负担。优化应从“补丁思维”开始,盖尔定律揭示:复杂系统是由简单演化而来的。与其推翻旧习惯,不如仔细观察阻塞点,用最小的操作去修补。

当然,行动是破解焦虑的终极答案。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复习和梳理,阅读的重点是拓展与思考,写作的首要任务是落笔。把简单的事坚持做好,远比追逐新方法更有意义。

别被“怕错过”(FOMO)的心态困住。工具是“为我所用”,而非“为我所困”。认清自身需求与习惯,明确自己想要什么(是记录东西快?还是梳理思路?),关键不在于“跟上所有新技术”,而在于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。我在 Obsidian 中践行 PARA 方法论的这几年,经过持续迭代,如今已演化出属于自己的“3I.R.A.S”(闪念、索引、洞见、文献、领域、系统)稳定结构。

# 远离效率工具与方法论焦虑

你的物质财富——那些你每周辛苦工作40、50、60个小时才获得的东西——它们到底给你的生活增加了多少价值?这些东西在你的生活中有多重要?我们打赌它比你意识到的要少。

这里有一个练习。花点时间,写下过去十年里你最昂贵的十件物品。比如你的车,你的房子,你的珠宝,你的家具,以及你在过去十年里拥有或曾经拥有的任何其他物质财富,大件物品。

在这个清单旁边,再列一个前十清单:列出给你的生活增加最大价值的十件事。这个清单可能包括和爱人一起看日落,看孩子打棒球,和父母一起吃晚饭等等。

当你列出这些清单时,要诚实地面对自己:很可能这两个清单没有任何共同点。

—— 来自 极简主义者 The Minimalists

你真正需要的,并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多。至少你不需要5个笔记软件、5个多设备机械键盘、10个域名、5个充电宝和N个多口充电头,等等。看看能不能投入到给你生活带来更大价值的事情上。

# 10/10物质占有理论

经济学家蒂姆·哈福德(Tim Harford):“每当我们对一个请求说‘是’的时候,我们同时也在对这段时间可能完成的其他事情说‘不’。” 一旦你承诺了某件事,你就已经决定了未来这段时间将如何度过。

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的努力,比浪费在效率低下的事情上的努力要多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消除任务是比优化任务更有用的技能。

彼得·德鲁克(Peter Drucker):“没有什么比高效地完成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情更没用的了。” 说“不”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做任何有趣的、创新的或自发的事情。它只是意味着你以一种专注的方式说 YES。一旦你排除了干扰,你就可以对任何可能让你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机会说“是”了。

—— James Clear [原文链接]

# 提高效率的终极秘诀是说“不”

如何简化我们的生活,主要3个方面:

简化情绪:减少焦虑与无谓比较,避免情绪劳动带来的精神透支。

简化关系:远离无效社交,通过独处恢复内在力量。

简化物质:降低物欲,摆脱外物对精神的束缚,追求心灵自由。

# 极简生活与断舍离

常态不是新闻,非常态才是新闻。

新闻的几个问题:
1、即时性胜过质量。现在,新闻会立即找到我们,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或事实核查;
2、数量与深度的关系。由于生产成本接近于零,我们被浅层内容所淹没;
3、像其他毒品供应商一样,新闻制作者希望你消费更多的毒品;
4、激励措施不一致。在一个免费新闻的世界里,页面浏览量占据主导地位;
5、叙事胜过现实。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,记者会追随真相,无论它通向哪里。实际上,大多数记者对寻求真相不感兴趣,真相会得到更少的点击。

新闻是一种观点,不是真相。当你意识到新闻就像一张裁剪过的照片,而不是完整的照片时,它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。新闻不会让你更了解情况,它只会让你更相信你所拥有的信息就是一切。

Winifred Gallagher:“对于你的生活质量来说,很少有什么事情比你选择如何使用你宝贵的空闲时间资源更重要。“

花在阅读新闻上的每一分钟都不是花在深入思考、学习永恒的想法或创造新事物上的一分钟。想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吗?从两个简单的步骤开始:

1、花更多时间思考;
2、将您的信息饮食从垃圾食品升级到营养书籍。

[ 英文原文 ]

# 为什么你应该停止阅读新闻

纯文本生产力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笔记、会议纪要等场景中后,最大的感受是需要有一个稳定且统一的规范,特别是维护 One Big Text File (OBTF) 文件,不能过度依赖记忆去所有内容的位置。规范包括稳定的组织结构,统一的日期标记格式,一致的关键词命名规范;利用“- + @ #”等符号作为未完成、已完成、项目、关键词等标识时,保持统一,并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标识;文件命名要体现关键信息便于日后检索。核心的原则就是统一规范,通过符号进行分类和标识,增加文本信息的可检索性。其次就是多进行周期性回顾和整理,根据习惯对规范进行适应性调整。

# 纯文本生产力方法核心要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