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常问我这周又“拿下”了哪个山头,其实并没有。经常爬的就是那几座山,凤凰山、板樟山、五桂山,只是换着不同的路线,登上不同的山尖。时间和天气允许的话,可能每个月会有一次计划去爬一个新的山,但距离也只是周边的城市。
爬山没有KPI,不需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,一定要爬上某座山,或到达某个打卡点,不用向任何人交差,不必输出报表。爬山的意义,从来不在 “征服” 或 “奇观” 里。爬山的路大多是 “重复” 的,重复的抬脚、落脚,重复的转弯、爬坡。爬山是平淡的,在山里,“闲着” 本身就是意义,就是要那种松弛感。
庄子说 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,不带KPI的爬山,大概就是这样一种 “无用的享乐”。
山不承诺 “顿悟”,在日复一日的行走里,只需要感受脚下的每一步、耳边的每一阵风、眼里的每一片落叶。你是时间的 “亲历者”,而非旁观者。
苇岸在《大地上的事情》里写:“我热爱的不是单纯的风景,而是风景中蕴含的时间。”
不是每次的爬山,都会看到壮阔瀑布、崇山峻岭、雪山神山,过程可能就是那么平淡、孤独、无用。
就是那样重复的去走,去看一年花开花谢的反复。
看黄花挂满枝头。
看一个个嫩芽破土而出。
看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冠,在树枝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
你可以走得很慢,慢到能看见枯树头里新冒的蘑菇。
慢到能数清一片叶子从青转红需要多少个晴天。
随时停下,不必为 “耽误了进度” 而焦虑,坐在一块被太阳晒暖的石头上,看蚂蚁搬家,观察松果舒展鳞片,看够了就再继续走。
周作人说:“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,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,生活才觉得有意思。” 爬山于我,就是这样的事——无用,却值得咀嚼。
本文有 40 条评论
爬山厉害,摄影更是厉害。望尘莫及。
达叔谬赞了。近几周爬山少了,天气恶劣。
山上很适合放空,一整天脑袋空空的过去该有多舒服!
一天都脑袋放空真的很难得,但爬山是比较容易进入沉浸式的。
山不在高,去爬就行。我附近一两百米高的山,爬了很多次了,不过很少认真停下来拍照,走过路过,重新来过。
那再去爬几次,多拍拍,多看看脚下看看天空。
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山峰,不同的沿途风景,都有不同的奇遇,之前还看到一个说法最好不要去人群多的地方,会吸收许多负能量,爬山不累,我跟人出去玩才是真的累。
和别人一起玩,聊得来可能吸收对方传递的知识,聊不来,接收的就只有负能量了。但和别人玩,就要应酬、迁就,可能会觉得累。
突然在想,爬山,人在动,还是山在动,还是心在动……还是一团微尘在互相激荡
爬山是大山对我的召唤,微尘、风声和汗水是大山给我的回应。
不好笑。我这全是平原,有山的地方的离我这最少50公里。下次给你们拍包谷地
平原也是绝佳的徒步地方,找一条景色好车少或者凉快的路线,走个10公里,也很畅快。
喜欢爬山加一!就像自己独自出去散步,爬山可以体验自然风光与天地灵气,城市散步可以感受人文与烟火,都非常不错
欢迎你,同路人
以前和他们组队爬山,发现每次都是为了爬山而爬山,渐渐的也就一个人了😂
我只跟过一次爬山队,速度极快,大家交流也少,感觉没什么意思。
图方便,我也跟过几次团,但每次都要等人,体验感不是很好,后面干脆自己去了
说到时间,我一般下山了,爬山队才开始上山。那个时间点登顶就是暴晒,拍照也不好看,还看到过领队在路边给队员喝藿香正气水的。
夏天我要么早上五六点,要么晚上五六点,白天,谢邀了
对的,夏天早上7点之后就暴晒了。我一般9点左右已经下山。
现在蛇虫多起来了,出去的少了
很快头顶树枝上就会挂蜘蛛了,不过小心点就好。
不是恶劣天气,我还会继续坚持。
楼上五六点的我不敢,我这山上经常有蛇。
我一般早上6点多,晚于8点我就不想去爬了。
爬山在乎的是爬的过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人和风景
是的,爬山比较容易进入沉浸式体验。
好久没爬凤凰山了,最近就爬过板障山栈道,还是没爬到顶。以前很喜欢在珠海爬山的,自从我打篮球,我太太去健身之后,就少了爬山这种运动了
原来也是珠海的朋友啊,一直不知道。
我这个文章要说的就是不一定要爬到顶,爬满意了就行。
现在爬山频率很高啊,有没有想住在山里的想法?我一度这么想。
其实挺想的,有去过一些带温泉的茶山里住过,但不是露营那种,稍微差点感觉。
我有点爬山上瘾。
感觉你向往的是云南啊
云南确实是心之所向,等我退休吧,去旅居半年。
松弛重复持久,方能当山中闲者。夏天天空真的不错。
保持松弛很重要,可能可以多活几年。
真棒,我周边没什么山,只能出去徒步的时候才能爬了。
不过最近在备考,准备手心三个月。
也不一定爬山呀,转个湖,平路也可以徒步。我也试过绕着市区走过15公里。
看来是时候把lux8重新拿出来了
眼神厉害,里面有几张dlux8拍的
倒数第二张dlux8拍?
爬山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喜欢沿着一条河不停走下去 看看尽头是哪里。
还好不是长江。是个小河。
你眼神也很好。文章里面有三个尺寸的照片,很容易分出来。
沿着小河小江徒步也是很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