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常问我这周又“拿下”了哪个山头,其实并没有。经常爬的就是那几座山,凤凰山、板樟山、五桂山,只是换着不同的路线,登上不同的山尖。时间和天气允许的话,可能每个月会有一次计划去爬一个新的山,但距离也只是周边的城市。
爬山没有KPI,不需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,一定要爬上某座山,或到达某个打卡点,不用向任何人交差,不必输出报表。爬山的意义,从来不在 “征服” 或 “奇观” 里。爬山的路大多是 “重复” 的,重复的抬脚、落脚,重复的转弯、爬坡。爬山是平淡的,在山里,“闲着” 本身就是意义,就是要那种松弛感。
庄子说 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,不带KPI的爬山,大概就是这样一种 “无用的享乐”。
山不承诺 “顿悟”,在日复一日的行走里,只需要感受脚下的每一步、耳边的每一阵风、眼里的每一片落叶。你是时间的 “亲历者”,而非旁观者。
苇岸在《大地上的事情》里写:“我热爱的不是单纯的风景,而是风景中蕴含的时间。”
不是每次的爬山,都会看到壮阔瀑布、崇山峻岭、雪山神山,过程可能就是那么平淡、孤独、无用。
就是那样重复的去走,去看一年花开花谢的反复。
看黄花挂满枝头。
看一个个嫩芽破土而出。
看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冠,在树枝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
你可以走得很慢,慢到能看见枯树头里新冒的蘑菇。
慢到能数清一片叶子从青转红需要多少个晴天。
随时停下,不必为 “耽误了进度” 而焦虑,坐在一块被太阳晒暖的石头上,看蚂蚁搬家,观察松果舒展鳞片,看够了就再继续走。
周作人说:“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,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,生活才觉得有意思。” 爬山于我,就是这样的事——无用,却值得咀嚼。
本文有 16 条评论
爬山在乎的是爬的过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人和风景
是的,爬山比较容易进入沉浸式体验。
好久没爬凤凰山了,最近就爬过板障山栈道,还是没爬到顶。以前很喜欢在珠海爬山的,自从我打篮球,我太太去健身之后,就少了爬山这种运动了
原来也是珠海的朋友啊,一直不知道。
我这个文章要说的就是不一定要爬到顶,爬满意了就行。
现在爬山频率很高啊,有没有想住在山里的想法?我一度这么想。
其实挺想的,有去过一些带温泉的茶山里住过,但不是露营那种,稍微差点感觉。
我有点爬山上瘾。
感觉你向往的是云南啊
云南确实是心之所向,等我退休吧,去旅居半年。
松弛重复持久,方能当山中闲者。夏天天空真的不错。
保持松弛很重要,可能可以多活几年。
真棒,我周边没什么山,只能出去徒步的时候才能爬了。
不过最近在备考,准备手心三个月。
也不一定爬山呀,转个湖,平路也可以徒步。我也试过绕着市区走过15公里。
看来是时候把lux8重新拿出来了
眼神厉害,里面有几张dlux8拍的
倒数第二张dlux8拍?
爬山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喜欢沿着一条河不停走下去 看看尽头是哪里。
还好不是长江。是个小河。
你眼神也很好。文章里面有三个尺寸的照片,很容易分出来。
沿着小河小江徒步也是很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