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山西河北9天历史文化之旅」第一篇——山西博物院。
有句话说“五千年中国看山西”,又有一句话说“地下文物看陕西,地上文物看山西”,山西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。全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,其中6家在山西(山西博物院、中国煤炭博物馆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、大同市博物馆、山西地质博物馆、临汾市博物馆),而山西博物院拥有最多的光环,“百年老馆”、“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”等等。

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 1919 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,据官网介绍,山西博物院目前馆藏共计658253件/组,其中珍贵文物 40878 件/组,包括一级文物1650 件(组)。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“晋魂”为主题,由文明摇篮、夏商踪迹、晋国霸业、民族熔炉、佛风遗韵、戏曲故乡、天下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、玉韫华夏、翰墨丹青、方圆世界、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。这是一个一天都看不完的博物馆,再耐心也只能看到它的冰山一角。
我知道它很火,号称山西最难约的博物馆,但也完全低估了它火爆的程度。我是下午去的山西博物馆,当我排了近30分钟的长队完成验票,跨入博物馆,我呆住了。分时段入馆管理挺好的,但没有分批出馆!!大堂站满了人,楼梯上也坐满了人,每个展馆内基本就是人挤人。另外老老少少不去看展,就在馆内打游戏、刷视频、吹空调的人非常多。我用我最大的耐心走完了核心的2、3层展馆,就不再多作停留,这是非常体验不好的一次观展。建议早上“顶门进”博物院,人稍微少些,更自在些,建议从2层→3层→1层的顺序游览。
展出馆藏非常多,我挑选比较喜欢的和大家分享。
镇馆之宝:「晋侯鸟尊」(西周)
「晋侯鸟尊」位于2楼《晋国霸业》展区。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,出土于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。曾于1992年、1993年两次选入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,2001年选入“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”,2013年加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。
晋侯鸟尊高39厘米,长30.5厘米,宽17.5厘米。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,整体是凤鸟直立造型,鸟首回眸微昂,尖喙上扬,高冠耸立,凤眼圆睁,眼神投向远方。禽体丰满,两翼上卷,双腿硕壮,扇形齐短尾微翘,双爪紧扣地面,身饰云羽纹,一副傲视群英,卓然于世的状态。在鸟尊身上华丽的造型中,头微昂,高冠直立。在鸟尊身上华丽的造型中,一只小鸟静静相依,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。凤尾下设一象首,象鼻内卷上扬,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,全身布满纹饰。造型写实、生动,构思奇特、巧妙。鸟尊以它的雄伟精美和独特造型而名闻天下。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大篆铭文“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”,可证明为宗庙礼器。

周朝人喜爱凤鸟,青铜器物多以鸟形、鸟纹为装饰。晋国(核心域在今山西省)作为周王室的同姓封国,继承了周王室鸟崇拜的传统。在鸟尊的背部器盖内及内腹部,均铸有相同的两行九字铭文“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”。这行铭文,表明鸟尊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,它的主人正是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——燮父。从周初的叔虞封唐,到燮父改唐为晋,晋侯鸟尊诠释了“晋”从何来,见证了三晋大地数百年的荣辱兴衰。
据《史记·晋世家》记载,周成王时,古唐国参与叛乱,周公亲自前往征伐,诛灭古唐国,并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。叔虞去世后,子燮父即位,终于迁离旧都,并改国号为晋。据孙庆伟的考证,晋侯鸟尊铭文中的“晋侯”就是指第一代晋侯燮父。晋侯鸟尊的器、盖上皆有铭文“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”,清楚地表明它就是晋侯燮父的祭祀用器。燮父去世后,晋侯鸟尊作为宗庙重器随葬。
因盗墓袭扰,鸟尊发现时,已破碎成百余块,几近“粉身碎骨”,后修复专家妙手回春,3000多岁的晋侯鸟尊才得以“重生”。
王子于戈(春秋,公元前770-前476年)
铜戈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兵器,古代称之为“勾兵”,用于钩杀。戈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:主要刃部称“援”;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“胡”;嵌入木柲的部分称“内”;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“穿”。
王子于戈出土于山西省万荣县后土庙,同出两件。此戈长24.5厘米,援微翘,中有脊,上下有刃,下刃弧连宽胡,胡上三穿,阑、胡端截平,长方直内有一穿,内端错金云纹。戈上有错金鸟篆铭文7字,一面援上2字,胡部4字,识为:“王子(于)之用戈”,另一面援上1字。推测为吴王僚继位前所铸器物。吴王僚是春秋时吴国第23任国君,名为州于,“于”是“州于”的单称。
王子于戈上的字体叫乌虫书,又称鸟虫篆,是一种特殊的金文字体,即在篆书文字上加鸟、虫等纹饰。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、蔡、徐、宋等南方诸国。王子于戈体现吴越地区青铜铸造与错金工艺的最高水平,鸟书铭文为研究古文字演变提供珍贵样本,同时佐证《左传》记载的晋吴合作对抗楚国史实。
夔龙纹铜建鼓座(春秋,公元前770-前476年)
夔龙纹铜建鼓座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一电厂赵氏墓地,馆内另有一件战国蟠蛇纹建鼓座。鼓座用于承插建鼓贯柱,多见于高等级墓葬,兼具礼仪与军事功能。
该鼓座1996年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674号墓,通高39厘米,底径79厘米,由圆盘状基座与高8厘米的承插圆筒组成。器物外壁等距分布4个铺首衔环,顶部饰绹索纹一周,圆筒外侧装饰蟠螭纹带。主体纹饰分为5条高浮雕纹带:第二条采用正反相间的牛头状兽面纹,其余四条均为相互缠绕的夔龙纹,纹带间以素面凸棱和三角几何纹带凸棱间隔。铸造分析表明,该器物采用分铸法成形,纹饰带间距精确控制在2-3厘米,展现了春秋晚期晋国青铜铸造的标准化水平。
夔龙纹带象征等级权威,每组由相互缠绕的夔龙纹构成,牛头兽面纹带居中设置,突出视觉焦点,几何纹凸棱起到区隔纹饰带作用。
彩陶罐(仰韶文化中期,距今约5800-5300年)
彩陶罐由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郭希勇先生捐赠,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器物,约公元前4000年制作,出土于1989年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,现陈列于该院“文明摇篮”展厅,被列为“镇馆之宝”。
陶罐为泥质红陶材质,表面经磨光处理,通高45厘米,腹径43厘米,器型呈侈口、圆唇、短颈、宽肩样式,上腹外鼓下腹内收,小平底。器表以黑彩绘制弧线与圆点组合的花卉纹饰。该器物保存完整,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中体型较大的完整器。
商青铜鸮卣(商代晚期)
商青铜鸮卣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。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,卣是盛酒器的意思。
商青铜鸮卣高19.7厘米,口长径12厘米,短径8.6厘米。盖为双鸮首,环目,尖喙,弯眉;盖中央置四阿顶方柱钮,饰雷纹。腹作双鸮身,子口微敛,垂鼓腹饰卷曲羽翼纹。身下为四爪,两两相背。盖腹相合,两鸮昂首背立。
商青铜鸮卣现在是网红馆藏,有点像古代版“愤怒的小鸟”,获得很多人的青睐。以“鸮”为题材的青铜器极为少见,此器实乃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,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也具有高超的工艺价值。这件鸮卣造型圆润敦实,凌然威武,而又不失可爱。器盖与器身子母扣接,工艺精湛细腻,纹饰精美。
商青铜兽形觥(商代晚期)
商青铜兽形觥出土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,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,盛酒器。
商青铜兽形觥整体状如蹲兽。前有宽流,下承高圈足。盖前端为龙首形,与上翘的流口扣合为颈,高浮雕粗角、尖耳,眉目突出,颈部起扉棱至盖面中部;盖后部作兽面,双耳高耸;器腹前、左、右起扉棱,后有兽首形鋬。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,器身则以三条扉棱为中轴组成兽面主纹,口沿下饰昂首卷尾夔龙纹,圈足饰夔凤纹,均以云雷纹衬地。三层花纹。
北魏木板漆画(北魏,386-534年)
北魏木板漆画1965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司马金龙墓,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(2块)、大同市博物馆(3块)。
北魏木板漆画较完整的共有五块,每块长约80厘米,宽约20厘米,厚约2.5厘米,木板之间用榫卯结构连接而成,整个木板表面用红色漆为底,描绘了十几幅宣传帝王、忠臣、孝子、列女的故事,旁边还辅以大量的题记。
北魏木板漆画为北魏时期漆画工艺的发展状况、北魏前期的书法和绘画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,因木板漆画其特殊性和重要性,2002年1月入选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,可见其重要性。
在「佛风遗韵」展馆看到几件十分喜欢的展品。
释迦七尊像(北齐,550-577年)
释迦七尊像是北齐时期石造像文物,该像主体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,通体贴金并施赭红彩绘。造像组合包含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,舟形背光周缘浮雕宝塔与飞天,底座雕刻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场景,背面饰彩绘佛像。
观音菩萨五尊像(北齐,550-577年)
观音菩萨五尊像为北齐时期佛教石雕作品,1954年出土于太原市花塔村。该像通高60厘米,以砂石质雕刻并施贴金彩绘,采用透雕技法表现双树背光,高浮雕技法塑造伎乐飞天、二龙奉塔。作品通过多层雕刻工艺营造繁复装饰效果,主尊头戴华冠、身佩钏饰,携弟子与协侍,背景仙乐飘飞,展现北齐佛教造像艺术特征。
唐菩萨立像(唐代)
唐菩萨立像为唐代青石雕塑文物,高112厘米,1952年征集于太谷县白城村。该立像虽头部与双臂残缺,但躯体部分保存完好,以写实手法精准刻画肌肉骨骼结构,采用动态S形身姿塑造优美体态,流畅线条勾勒出丰满肌肤与微凸髋臀,通过立体造型展现青春活力与生命质感。
彩绘弥勒像龛(唐代)
释迦立像(东魏,534-550年)
最后再分享两件有意思的展品。
胡人吃饼骑驼俑(隋,开皇十五年,595年)
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。这个陶俑挺有意思,驼上坐着一人,浓浓的眉毛,深目高鼻,头上戴着圆毡帽。最有趣的是他的手里还抓着一个饼子,正在边走边吃“馕”。
胡人舞俑(北齐)
北齐胡人舞俑高25厘米,描述一胡人老叟,头戴赭红色船形胡帽,赭红色左衽敞袖紧身长衫,白裤,船头形鞋。高鼻深目,络腮长须,满脸皱纹,笑容可掬,似在尽情歌舞,洋溢着豪放豁达的精神。
展览利用灯光照出来的影子,舞姿显得更加生动了。
山西博物院好东西实在太多,如果能引导一下游览顺序,控制讲解团的人群,让散客和团队都有个好的体验,可能更好些。某年冬天,我可能还会再去一次。
没有看够的话可以到山西博物院官网的“全景展厅”和“网上展厅”看更多宝贝。
本文图片使用徕卡 D-LUX8 拍摄。
本文有 13 条评论
挺喜欢吃馕。现做现吃那种。
那个胡人舞者,影子挺像女的。
馕我吃不习惯,太干了。
这两个展品做得朴素但有意思。
博物馆值得去逛逛,我之前去湖北省博物馆,也还挺不错的
湖北博物馆还没有机会去,省级博物馆都要去一次。
拍得好写的也好,网红展品一网打尽了
谢谢大佬支持!
(*@ο@*) 哇~,看了,真漂亮。觉得好玩的是吃饼佣。
觉得?
插眼,山西博物馆
又一次让我云逛博物馆了,太赞了
我这介绍的就是冰山一角,太多太多展品了。
你介绍的也非常好的,等我以后有机会去多看看
值得去,还有河北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馆,都非常不错。